信用知識、保險知識、貸款知識、存款保險知識,普通居民懂的越來越多——
中國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不斷提高
理財和基金分不清?看不懂信用卡條款?買保險全憑推薦?這類金融知識缺乏甚至由此引發(fā)糾紛的情形正不斷減少。隨著經濟發(fā)展、收入增加,中國消費者的金融需求在增強,金融素養(yǎng)也不斷提高。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fā)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分析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指數為66.81,比2019年顯著提高2.04,居民在金融態(tài)度上表現較好,金融技能明顯改善。
知識更豐富,技能在增強
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的變化,銀行工作人員的感受最明顯。
“客戶對金融知識的掌握越來越全面、專業(yè)。”工商銀行個人客戶經理冀彥如在工作中發(fā)現,現在,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時普遍會提前做功課,對相關政策的關注度也在提高。“比如,客戶不會簡單地認為銀行儲蓄沒有風險,開始意識到存款保險保護的重要性。再比如,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會考慮不同產品的投資方向、風險等情況,而不是只盯著收益率。”
央行《報告》從多方面展現出消費者的這種積極變化。
金融知識更豐富了——與2019年相比,金融消費者在信用知識、保險知識、貸款知識、存款保險知識、年化收益率計算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其中,85.15%的受訪者知道嚴重不良信用記錄會對自己申請貸款產生負面影響;對退保猶豫期認識比較到位,71.03%的受訪者知道無條件退保相關規(guī)定;多數受訪者(68.62%)對貸款期限與月還款金額及利息的關系有一定的理解。
金融行為顯著改善——以信用卡為例,與2019年相比,金融消費者信用卡還款行為明顯改善,全額還款的比例提高了8.2個百分點,最低還款額或還款能力不足的比例下降了2.81個百分點。同時,消費者閱讀合同習慣有明顯改善,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的比例增加了12.31個百分點。“現在我們銀行碰到的信用卡還款逾期現象越來越少。隨著金融知識的不斷普及,客戶也開始關注信用卡還款的及時性與自身征信記錄之間的關系。”冀彥如說。
金融態(tài)度有所提升——《報告》指出,中國金融消費者對負債消費普遍持謹慎的態(tài)度,僅有23.57%在購置大件商品時會考慮用足貸款額度。近九成受訪者認可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且多數人認為針對青少年金融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學校課程教育。
金融技能更強了——整體來看,中國消費者在日常收支管理方面表現良好,大多數處于收支盈余或平衡狀態(tài)。在應急儲蓄方面優(yōu)勢明顯,78.41%的受訪者可以應對相當于3個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在通過互聯網渠道獲取金融產品或服務信息的群體中,受訪者大多能夠意識到要通過資質來辨別金融營銷宣傳,71.15%的受訪者認為要通過查看金融牌照來辨別,53.57%認為要通過金融營銷人員的資質來辨別。在有閱讀合同習慣的群體中,八成以上受訪者能夠理解金融產品合同的關鍵性條款。在金融消費糾紛處理方面,受訪者基本能夠選擇正確的投訴渠道。
在全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提升的背后,既有金融業(yè)快速發(fā)展、加強宣傳普及的因素,也是消費者主動了解、學習金融知識的結果。與2019年相比,消費者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提高了14.04個百分點,認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比例則下降近10個百分點。
近兩年,在大中城市,各類線上線下的理財培訓受到歡迎。北京市民趙女士最近花8000元報了線上理財培訓班,通過25節(jié)視頻課學習基本理財知識,包括家庭資產配置、股票投資方法、現金管理方法等。“我工作20年了,銀行存款有一些,但對理財一知半解,就想報個班學習一下,提升一下‘財商’。如果理財能做好,相當于給自己賺點零花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錫軍分析:“中國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金融服務對消費者來說越來越重要。有了金融方面的需求,消費者自然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此外,隨著技術進步,新的金融服務形態(tài)不斷產生,這也需要消費者不斷提升自身金融素養(yǎng)。”
中國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在全球是什么樣的水平?《報告》顯示,從國際比較看,中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yǎng)水平綜合得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G20 國家中排名較好。
其中,在金融知識方面,中國消費者在利率計算方面優(yōu)勢明顯,在投資分散化原理及風險收益關系的理解上存在不足。在金融行為方面,中國消費者在日常收支管理和按時還款方面表現突出,但在購買保險產品方面較為薄弱。
最突出的優(yōu)勢體現在金融態(tài)度上,特別是應急儲蓄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消費者的財務韌性是一次考驗,《報告》將家庭的應急儲蓄(反映家庭的財務韌性)作為考察指標,觀察金融消費者是否會將長期主義態(tài)度轉化為實質性的儲蓄行為,提高自身應對不可預期財務沖擊的能力。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應急儲蓄方面遙遙領先。上海市民白云說,身邊人都有儲蓄的習慣。在她看來,銀行存款利率不高,但風險低,是保證日常生活的底氣。基金等產品雖然可能擁有高收益,但風險也大。因此,她將工資分成3份。“我每個月工資大約是1.8萬元,其中3000元用來付房租,8000元作為存款,剩下7000元用于基金產品的補倉和日常消費。”
“一老一少”金融教育有待加強
自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建立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問卷調查制度以來,今年是央行第三次發(fā)布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報告。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在普遍提高的同時,也存在群體間不均衡的現象。
“每次回家都要跟父母講講金融知識,特別擔心他們被一些所謂的高收益產品‘忽悠’了。”在北京工作的屈女士說。家庭微信群里,她常轉發(fā)一些防止金融欺詐的文章和視頻。
目前,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在年齡上的分布呈現倒“U”型,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yǎng)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金融數字化的適應能力存在明顯不足。
主動通過互聯網渠道(包括電腦和智能手機)獲取金融信息,是消費者能夠適應金融數字化趨勢的體現。調查結果顯示,這不是老年人擅長的方式,60歲以上的群體中僅有25.09%會將互聯網作為獲取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息的渠道,而在年輕群體中有64.27%會將互聯網作為獲取金融產品或服務信息的渠道。
趙錫軍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擴大內需、壯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階段。“金融服務涉及消費的全過程,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刷卡,大到為了買房、買車進行的貸款行為。因此,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
如何持續(xù)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
重點關注“一老一少”。對于老年人,《報告》提出,要關注老年人的數字金融轉型風險,保持足夠耐心,避免老年人在轉向數字渠道時遭到非法金融活動的侵害,加大對老年人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趙錫軍認為,應拓寬老年群體接受金融教育的渠道和機會。金融機構可以在向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的同時,順帶講授相關知識。對能夠熟練使用智能設備的老人,可利用網絡平臺線上進行金融教育。“各類終端投放防詐騙公益廣告就做得很好,效果不錯。此外,線下的大眾媒體傳播渠道也不容忽視,要全方位提升老年群體金融素養(yǎng)。”
《報告》還指出,中國消費者有較為充足的應急儲蓄,對疫情下的經濟復蘇形成有力支撐,是中國經濟韌性強的表現之一,為保持這一優(yōu)勢,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金融教育。對此,趙錫軍建議將金融教育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系統(tǒng)提升青少年的金融素養(yǎng)。
此外,更有針對性、更系統(tǒng)的金融教育也十分必要。《報告》顯示,目前消費者對分散化投資等金融常識缺乏足夠認知,對金融投資的收益預期呈現非理性特征,容易產生非理性的投資行為,這有可能加大金融市場波動,亟須進一步提高金融教育戰(zhàn)略地位。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9月23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