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微劇情+小故事”形式,圍繞100個關鍵詞講述100個紅色小故事,上海市中共四大紀念館推出的“力量之源·紅色100”項目,以生動有趣的微劇情、真實動人的崢嶸歲月,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體味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腳步不停。
“出于安全考慮,中共四大的會場布置成了一個英文補習班,開會過程中,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代表們就會馬上收起討論的文件,拿起英文書開始上課……”視頻中,中共四大紀念館首席講解員王力娓娓道來。
這是中共四大紀念館去年5月推出的品牌項目“力量之源·紅色100”,用“微劇情+小故事”形式,圍繞100個關鍵詞講述100個紅色小故事,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共四大的召開背景、主要成果及歷史貢獻,如今已推出近半。中共四大紀念館館長童科說:“我們希望讓大家換一種方式來聆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一系列紅色短視頻,帶大家走近崢嶸歲月
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的道路上,中共四大刻下了重要的歷史坐標。2011年,中共四大紀念館建立,并于2012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里,有一支平均年齡二十來歲的宣教團隊,王力便是其中之一。
論專業(yè),王力曾獲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專業(yè)組“優(yōu)秀講解員”稱號;論跨界,這位90后姑娘喜歡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短視頻的多種呈現(xiàn)方式。王力說,拍攝這些短視頻,“嚴謹準確是根本,我們不會去做標新立異的東西。我們的探索嘗試,主要是通過視頻開頭的微劇情,增加趣味性。”
在關鍵詞為“通知”的一則短視頻中,王力介紹著一份手書通知復制件:“今朝我們來說說通知的故事。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內,收藏了一份中共四大的會議通知。這份通知文字簡潔,篇幅不長,但內容不少……通知的落款‘鐘英’是當時中共中央的代名,由毛澤東親筆簽署。”據(jù)黨史專家查證,這份會議通知可能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通知,也成為中共四大紀念館收藏的一件珍品。
在講述紅色故事的短視頻里,中共四大紀念館幾乎人人參與,連保安隊長、清潔阿姨都出鏡客串。“這個模型就是當年的石庫門房子啊?”一位清潔阿姨好奇地問。“是的,我告訴你,這就是當年中共四大會址的石庫門原型,可惜被炸毀了。”另一位清潔員手拿抹布,邊擦邊聊。對話過后,王力登場講述,近百年前中共四大“石庫門”的故事,徐徐展開。
這樣的紅色故事短視頻很適合在網(wǎng)上傳播,前半段微劇情生動有趣,紅色故事敘述嚴謹。從“會址”到“補習班”,從“支部”到“石庫門”“打地鋪”……一個個關鍵詞,一條條短視頻,帶領人們尋訪上海百年前的紅色足跡,感受崢嶸歲月。專欄還請來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秘書長俞敏,上海虹口區(qū)委黨校退休教授張家禾等專家學者來客串,帶來豐富多樣的講解視頻。
一群敢闖的年輕人,滿懷熱情講述黨史故事
視頻雖短,拍起來依舊千頭萬緒,85后姑娘張雁是現(xiàn)場格外忙碌的那一位。
張雁的本職工作是紀念館的策展專員。拍攝短視頻時,張雁又會身兼導演、編劇、演員、攝像,甚至后期剪輯、配樂。張雁告訴記者,策展部的員工都是多面手,“85年的小沈,攝像和后期都要負責;98年的小仲,既要打燈還要負責充當提詞器……”
“剛開始幾期視頻的小劇情,我們就是拿手機在場館里錄的,制作有點粗糙。后面走出場館有了外景,我們才做了后期配音。”張雁將整個拍攝項目,形容為“零成本”制作。“大家都是利用有限的時間,做熱愛的事情,齊心協(xié)力一起做。”張雁說。
中共四大紀念館一直注重研究、創(chuàng)新、跨界,以“力量之源·紅色100”項目為例,無論是在全國紅色場館中首創(chuàng)向本地居民用滬語講黨史,還是用活潑有趣的風格來拍攝微劇情,都離不開館里的認可與支持,“這是我們敢闖敢試的底氣。”張雁說。
新來紀念館不久的講解員孫露依,是位00后。工作中,她是頗受學生參觀者喜愛的講解員姐姐,而在短視頻中,孫露依大多擔綱著活潑逗趣的角色,為了達到好的效果,她經(jīng)常一遍遍重拍視頻。
“我們紀念館做這個項目,就是想把紅色故事帶給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孫露依說,自己所在的團隊是有情懷的,“不然做不出這么有溫度的作品”。
張雁所在的團隊雖年輕,卻都希望能盡其所能,當好一支用心講述黨史故事的輕騎兵,“搭建紅色場館與公眾交流、互動的新平臺,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讓更多觀眾能隨時隨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張雁說。
一場不止步的創(chuàng)新,讓紅色文化融入生活
中共四大紀念館推出的這一系列短視頻,吸引了不少年輕受眾。紀念館走進所在的虹口區(qū)8個街道進行巡展,居民們反響也很好,大家覺得有共鳴、有特色,不枯燥、不無聊。張雁說,正是觀眾的反饋,激勵著團隊前行,“有的鏡頭拍了30多遍,辛苦過后,有大家的肯定和鼓勵,就很滿足。”
中共四大召開時,全國黨員共994人;兩年后中共五大召開時,黨員人數(shù)已達57967人。而今,中共四大紀念館希望利用館內的革命文物資源,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努力,為更多人深入學習黨史搭建更廣闊便捷的平臺,讓紅色文化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童科說,自己一直認為,研究是興館之本,創(chuàng)新是立館之基,跨界是強館之根。因此紀念館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嘗試,“因為每個時代有新的需求,要勇于突破傳統(tǒng)思維。”
據(jù)悉,“力量之源·紅色100”項目計劃于年內收官,而紀念館的創(chuàng)新并不止步。“比如,推出線上專題知識競答,讓大家參加贏取我們的盲盒。盲盒的設計就是以我們紀念館一個標志性的主題雕塑——工農(nóng)聯(lián)盟,包括工人、農(nóng)民、學生、軍人、婦女這5個形象來做的,卡通版符合青年人的口味,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中。”王力介紹。
目前,紀念館正在推進布展提升工程,不僅要努力講好中共四大的故事,更要把紅色文化進一步傳播開來。“預計4月底完成布展,5月試運營,7月前正式重新開館,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童科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8日 第 12 版)